力量训练和体能训练之间的逻辑关系



这个目标总是由顾客提出来,然后由力量与体能教练想办法去满足。两者之间就像是顾客与理发师的关系。当然,有时候教练也会主动向顾客推荐某种他可能会感兴趣的,新的训练方法,比如悬吊系统。这就好比,理发师有时也会主动推荐某种流行的发式。但这种情况应该看作是支流,而前者才是主流。
体育训练是以效果为导向的。运动员的能力是强是弱,体育教练的水平是高是低,全凭比赛成绩说话。为了取得好的效果,每个教练都有自己的一种训练体系。运动员可以选择是否跟随这位教练,但不能自由选择训练内容。力量与体能训练的目标需要由训练者提出来,这个事情非常要命。在我看来,学习技术知识,学习制定训练计划的知识,这些都有没有定目标那么难。
如果你问小学生,他们的理想是什么,有人会说当科学家,有人会说当军事家,有人会说当作家。如果你问30岁的人,他们的理想是什么,有人的回答会走低端路线:“让一家人活下去。”有人的回答会走模糊路线:“快乐过好每一天。” 小学生无知无畏,成年人才知道为生活制定目标是何等困难的任务。这不奇怪,我们并不会先通盘设计好人生规划,然后才去过日子。能够先通盘设计好人生规划,然后才去过日子,那已经可以算是先知级别的贤人了。
力量与体能训练也是如此。如果你能为自己的力量与体能训练制定一个目标,那你接下来根本不需要求助于教练了,你自己已经是一个伟大的教练了。力量与体能训练是以目标为导向的,而训练者又不知道自己的目标,你说荒唐不荒唐?“力量与体能训练是以目标为导向的”,这里面包含一个前提,就是你已经选择了力量与体能训练。在此之前,你还要面对一个问题:要不要进行力量与体能训练?
力量与体能训练的愉悦感是非常古怪的。如力量与体能训练脱胎于军事训练。军事训练不是自愿的,是被迫的。力量与体能训练恰恰在这一点上与军事训练不同,它是自愿的。装修房子和买衣服都有着悠久的历史,这种习惯已经写入了人类的基因。力量与体能训练只有百年历史,还没有写入基因。如果选择做这件事,你必须给自己一个理由,而这个理由并不容易找。这就导致力量与体能训练不容易进入,不容易坚持,不容易带来成就感。即使你已经成为这方面的高手,你仍然会每天质疑自己这样做究竟值得不值得。
业余与职业
一种非常流行的观点是:职业运动员的力量与体能训练应该是高强度,高频率,大训练量,健身爱好者的训练应该是低强度,低频率,低训练量。理由是:一方面,二者的天赋不同;另一方面,职业运动员有职业教练的指导,有营养师的帮助,有专业的恢复手段。如果这种观念是对的,我们可以从中推导出一个结论:在训练的第一年,体校学生和健身爱好者的差距是最小的。以后,随着训练的年头越来越长,两者的差距将越来越大。健身者永远追不上运动员,就像乌龟永远追不上兔子一样。这个结论严重挑战人类理性。显然,更合理的观点应该是:职业运动员中,有聪明一点的,也有笨一点的,有成绩好一点的,也有成绩差一点的。成绩差的,有可能被逐渐淘汰。业余运动员也是如此,有水平高的,有水平低的。水平最高的,有可能会转为职业运动员。当然,在实践中,业余运动员未必一定能转为职业运动员。因为中国的专业教练们选拔人才时,习惯在专业运动队内去选。但这是一个行政问题,而不是永不改变的真理。所以,正确的观点应该是:体育就是体育,训练就是训练,职业与业余,那是人家给你贴的标签,你不能给自己贴这样的标签。给自己贴上业余的标签,不仅是自轻自贱,也会把简单的问题搞复杂,每见到一种训练方法就问:“这是给职业运动员用的,还是给业余爱好者用的?”如果你见到一个热狗,你会不会问:“这是吃热狗比赛专用的,还是给业余爱好者吃的?”
任何一个篮球爱好者,都知道篮球训练应该包括篮球技术训练,力量与体能训练;任何一个羽毛球爱好者,都知道羽毛球训练应该包括羽毛球技术训练,力量与体能训练。当然,并不是每个业余爱好者都重视力量与体能训练。比如,某个篮球爱好者会说:“我不做力量与体能训练,因为我是业余的,只不过是瞎玩,没把打篮球当成一桩事业在干。”先不谈这种观点是否正确,至少人家承认了篮球训练应该包括篮球技术训练,力量与体能训练。只有健美爱好者例外。很多健美爱好者,要么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力量与体能训练,要么是不认为健美训练需要力量与体能训练。那么,理由是什么?没有理由。他们似乎认为,健美运动是得到了上帝保佑的一种神奇运动,与其他运动是完全不同的。在其他运动中行得通的规律,到健美运动中就行不通了。面对这种态度,我也只能说,不值得一驳,省得在辩论中被他们拉低到和他们一样的水准。[!--empirenews.page--]分页标题[/!--empirenews.page--]
“你不要讲那么多没用的理论,我们要听的是你自己的话,不是书本上的话,你直接告诉我怎么练就行了。”显然,他们认为讲理论就是忽悠人,隐藏自己的秘诀,不愿示人。只有告诉他们怎么练的人,才是无私的人,提供的才是有用的方法。他们所说的怎么练,应该指的是动作数,组数,次数,重量,组间歇这5个参数。问题是,你得到这5个参数以后,就够用了吗,就天下无敌了吗?完成一次动作的时间呢?你认为用1秒钟完成一次卧推,和用5秒种完成一次卧推,效果是相同的吗?
在一次动作的末段,要不要减速?你要选择什么样的动作?以深蹲而论,你需要的是能提高举重水平的深蹲,能提高力量举比赛成绩的深蹲,能提高格斗比赛成绩的深蹲,还是发展肌四头肌的深蹲?两次动作之间,应该有停顿吗?如果应该有,应该停顿多久?如果你在照搬一种训练方法时,发现自己完不成,怎么办?你要对它进行修改吗,还是换一个?如果要进行修改,怎么改?减动作数,减组数,减次数,减重量,还是延长组间歇,还是选择其中几个,还是全都选择?为什么?为什么要这样选择?只能这样选择吗?你认为这些问题是怎么练的问题,还是理论问题?为什么?
很多健美爱好者认为,明星教练和明星运动员有自己的秘诀,他们在写文章时只是在照抄书本上的话,至于秘诀,他们是从不肯公布的。如果得不到他们的秘诀,我们就是再练一百年也不会进步。如果得到了他们的秘诀,哪怕水平再差的人也能成为明星运动员。你看,当我把这些话写出来以后,你已经可以看出其中的荒谬了。但他们自己却不觉得,总是在不断在健身论坛发这种风格的回帖。如果这种观点成立,得出的结论应该是这样:国家应该停止培养大学生,硕士研究生,博士研究生,停办大学,改为开办若干个秘诀培训班,有物理秘诀培 训班,有化学秘诀培训班,有健美秘诀培训班,等等。在培训班上,由神奇教练出马,花十分钟讲述自己的秘诀,并发给每位学员一份秘籍复印件,这就大功告成了。接下来,经过一年的研习,大家都掌握了这些秘诀。两年后,我们国家被这些人才建设成了人间天堂。他们可能会说,要证明这个结论不成立,国家必须真的停办大学才行,但我估计国家未必愿意。所以,也许他们认为我并未推翻他们的观点。
有效果的训练法是好的训练法,在我身上没有效果的训练法不是好的训练法。你同意这个表述吗?同意?我猜你也会同意。事实上,你的同伴是非常多的,他们的常见说法有:“谁说卷腹没用?我练了一年卷腹,刚开始只能一口气做10个,现在能一口气做25个了,腹肌线条也明显多了。”“谁说孤立的肱二头肌训练没有用?我练了一年哑铃弯举,刚开始只能用5公斤的哑铃,现在能用10公斤的哑铃了,臂围也提高了。”“谁说孤立的核心训练动作没有用?我练了普拉提当中的那些孤立的核心训练动作,现在核心力量强多了,对身体动作的控制更好了。”“谁说史密斯机没有用?我练了3年史密斯机深蹲,刚开始只能深蹲20公斤,3年后能深蹲150公斤了。后来有了自由深蹲架以后,我只用了6个月时间就能自由深蹲130公斤了。”“谁说核心训练没有用?我从前每周训练3个小时,后来每周加了1个小时的核心训练,现在我的核心肌肉和核心力量都好多了。”
对于前3种观点,根据所列的事实,他们得出的结论是“这些训练有用”,而实际上应该得出的结论是“训练比不训练有用”。因为他们是拿训练后的效果跟不训练时相比,而不是拿他们的训练方法跟别人的训练方法比。这就是不学哲学的后果。对于第4种观点,根据所列的事实,他们得出的结论是“史密斯机深蹲有用”,实际上应该得出的结论是“练史密斯机深蹲比不训练要好,但史密斯机深蹲对自由深蹲的转移效果不佳。”在这里要提一下,为什么健身房里很容易找到史密斯机,不容易找到自由深蹲架?并不是因为史密斯机优于自由深蹲架,而是因为健身房老板怕顾客遇到危险,自己担责任。有人会问:“这么说,自由深蹲比史密斯机深蹲危险?”我的回答是:“如果你一定要胡来的话,自由深蹲的确比史密斯机深蹲危险。”对于第5种观点,根据所列的事实,他们得出的结论是“核心训练真的有那么好”,实际上应该得出结论是“更长的训练时间会带来更好的训练效果。(当然,这里面也应该有限制,如果你一天训练20个小时,那效果也好不了。)”在我身上没有效果的训练法不是好的训练法。你同意这个表述吗?不同意?我也不同意。但持这种观点的人还不少。比如说某人给我的回帖:“谁说发展腹肌一定要减脂?我就是那种又瘦又没腹肌的人。”他们认为,凡是对他们没有效果的训练法,对其他人也不会有效果。请问,这把另外六七十亿地球人置于何地?
版权声明:除非特别标注,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,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。
2025-01-31 15:49
有趣的立场结论,非常的实用。
2025-02-13 07:25
新颖的主题和立场内容,让人印象深刻!
2025-03-04 05:38
实用的主题和立场内容,让我受益匪浅!
2025-03-05 19:50
生动的背景论证,非常的实用。
2025-03-07 01:05
生动的立场分析,发人深省啊。
2025-03-08 18:27
深刻的背景逻辑,让人印象深刻。